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焦点|医保基金安全监管再出重拳 全球消息

时间:2023-05-06 02:58:23来源 : 中国经济时报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林春霞


(资料图)

从5月1日起,一场面向全国的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展开,骗保行为将无处遁形。 为加强对医保基金的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骗保行为,真正守护好老百姓用于看病的“保命钱”,日前,国家医保局等5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医保领域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为进行着重检查,其包括六个重点领域:骨科、血液净化、心血管内科、检查、检验、康复理疗,聚焦重点药品、耗材,尤其是2022年医保结算费用排名靠前的重点药品耗材;也包括参保人员虚假就医、医保药品倒卖两类重点行为,以及对定点医疗机构12项行为进行重点检查。 与此同时,从5月1日起《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管理暂行办法》也正式施行。 此次,多个部门联合出重拳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加强对医疗保障基金的安全监管,体现了国家对守护好老百姓“保命钱”的高度重视,也表明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治理进入深水区,欺诈骗保行为将面临新一轮严厉的检查风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文猛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骗保行为,是医保基金使用过程中需要破解的一个长期性难题,需要多方施策把这个漏洞补上。打击骗保行为,减少医保基金虚假使用、无效使用,促进医保基金规范化使用,让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这对保护好广大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更加有效地使用医保基金,实现对居民健康风险的全面覆盖和更高水平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这些年来我们在医保领域一直强化专项打击的原因。 据国家医保局披露的数据显示,从2018年至2022年,全国累计追回医保基金高达771.3亿元,仅查处的案件就已触目惊心。 这些年有关部门对医疗医保领域骗保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为何仍屡禁不止?冯文猛分析,骗保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源在于利益驱动,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丰厚的利润回报,因而不计违法成本,屡涉禁区。此外,医保基金使用主体多、链条长、监管难度大。它涉及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有漏洞,都会造成医保基金的流失。 因此,在冯文猛看来,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就要从根上抓起,如何切断医疗机构或定点药店等利用套取医保基金的动机是关键。医疗机构或药店若不配合,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骗保发生的情况会明显减少,但一些医疗机构或药店往往受利益驱动,有主动意愿去配合。这些年在打击骗保行为的过程中一直在摸索此类问题,但还有待进一步出台更加完善的措施。 对于医保基金持续性强化零容忍、无禁区的监管,必须有一整套完整的监督管理制度。 冯文猛认为,此次多个部门联动,以问题为导向,在总结过去这些年打击医保领域违规违法行为过程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当前出现的新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并强化大数据应用,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等多种手段并举,特别是《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其力度远远超过以往的专项打击行动。 “在多项措施的综合推动下,开展了专项行动,这将有助于对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实施更有效的监管,将使整治行动更加精准、效果更加明显。”冯文猛表示。 事实上,从2019年开始,有关部门已连续几年实施飞行检查,也有效打击了骗保行为。 药盾基金理事解奕炯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以往飞行检查,是从区域中抽取一些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剩下的就不进行排查。而本月实施的《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管理暂行办法》,将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抽查出的问题,同步检查该区域其他医疗机构的类似问题。凡涉及群众举报和大数据监督以及媒体曝光的重大行为,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可以启动飞行检查,且多部门联动,飞行检查的队伍更强,检查内容更细更专业。 业界普遍认为,此次针对欺诈骗保行为将实施精准快速“一锅端”的打击,上至知名医疗机构,下至村级卫生机构,都将面临着一场严格的监督检查。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稳住外贸基本盘 保持经济强劲复苏态势

●时报访谈丨吕宁:打造旅游业“长红”的“流量密码”

●解读丨4月物流业保持扩张态势 向好基础继续巩固

●热点丨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房地产市场新信号

●视点丨美银行业危机值得警惕

总 监 制丨王辉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见 习 编 辑丨邹 朵

关键词:

(责任编辑:黄俊飞)

推荐内容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