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大学生返乡创业新农人点绿成金 我市广袤乡村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

时间:2023-04-07 12:34:52来源 : 厦门日报

她在大学主修视觉传达设计,毕业后选择返乡创业,与父辈一起研究培育出高产的辣椒、西红柿;她从高山走出,又返回高山,精心打理起父亲的农场,种上高山茶、蓝莓、水蜜桃;她痴迷花草,在一株株发财树、绿萝、绿宝树、三角梅中寻找创业梦想……

在厦门,有这么一群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得益于我市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农村创新创业政策,他们逆行归乡,活跃在田间地头,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创新创业,挑起“金扁担”,为厦门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源泉活水。

今天,我们走近多位在厦门乡村创新创业的“新农人”,感受这股乡村振兴中的新鲜血液。巧合的是,这次采访的“新农人”都是女性,她们在绿色田野上诠释着新女农人的担当,展示着乡村新女性的独特力量。


(资料图片)

同安区馨农丰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婷婷

“农二代”带动村民一起富

“我对农业有深深的情结,我会扎根农村发展农业,一直坚持下去。”

正在棚内摘除辣椒苗老叶的李婷婷。(厦门日报记者 卢剑豪 摄)

走进同安区三秀山下的馨农丰家庭农场,大棚里,一株株绿油油的辣椒苗长势喜人,李婷婷穿梭在密密麻麻的植株中,认真地“揪”出一片片老叶。“把老叶摘除,可以减少对植株养分的吸收……”她说,这是农场里经验丰富的工人教她的。

身材高挑、皮肤白皙的李婷婷在农场里很醒目,因为像她这般年轻的姑娘,没有其他人。27岁的李婷婷四年前毕业于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第一眼看到她,或许很多人会觉得这个姑娘不应该出现在田间地头。她也坦言,一些亲戚、朋友也曾劝她:“为什么不找份‘体面’的工作?”

对于职业的选择,她其实有自己的考虑。“我在这里长大,从小就在山上到处跑,特别喜欢大自然,亲手种下种子,然后看它们慢慢长大,这对我来说太神奇了。”她说,爸爸是种田的好手,小时候她在田里边玩边看,对农业生产也有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的她回到家乡,在父亲的大力支持下办起了家庭农场。

虽然是“农二代”,但李婷婷之前没有真正接触过农业种植。为了尽快上手,她天天泡在大棚里,从最基本的农活干起,慢慢学习种植技术。一到周末,李婷婷还会把两个孩子带到农场里,“我在棚里干活,他们就在农场里玩,我希望把农业的种子种进孩子的心中。”她说道。

农场要办好,就要种植经济效益高的农作物。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她陆续引进了“亮剑79#”辣椒和“红龙101”西红柿等新品种。“这些品种产量高,口感好。”李婷婷说,和本地辣椒品种相比,她选择的辣椒品种产量多了20%至30%,经济效益提升了不少。此外,周边种植户种的西红柿含糖量大多在12%至13%,她引进的西红柿甜度可以达到15%至16%,更受市场欢迎。

在农场壮大的过程中,李婷婷不忘带动周边村民一起“淘金”。她向周边种植户提供种苗,推广优新品种,并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带动了周边76户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种植。

因为大学里学过视觉传达设计的缘故,李婷婷希望依托“三产”融合实现农业效益提升。如今,她计划在农场里增设小微盆景,形成农产品采摘、盆景展示、乡村旅游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展望未来,她目标明确:“我对农业有深深的情结,我会扎根农村发展农业,一直坚持下去。”

同安区故里家庭农场负责人高美玲

家乡就是她的诗和远方

“新农人不能低头种地,方方面面都要学,都得懂。”

高美玲和父亲查看兔眼蓝莓长势。(厦门日报记者 张奇辉 摄)

“这是凤凰单枞,虽然价格高,但口感好……”在海拔千米的茶园里,高美玲指着一株株刚刚种下不久的小茶树苗介绍,“这片茶树苗是我刚刚从广东潮州引入的新品种,村里还很少人种植。”

走出大山,跳出农村,曾经是高美玲从小的梦想。2019年从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她当上了上班族。但几个月后,她选择逆行返乡。“一开始回来只是被家乡的好山好水吸引,但我越来越发现,乡村也可以是年轻人开启另一种生活的地方。”提起自己“新农人”的身份,她充满自豪。

回到家乡后,高美玲创办了家庭农场,取名“故里”:“我希望传达身在家乡的感情。”

同安区军营村素有“高山村”之称,很多村民种植茶叶,高美玲的农场同样以种茶为主业。不过,身材娇小的她一直寻求更大的发展。

“茶叶遍地都是,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就要走差异化竞争之路。”她邀请村里的老茶农技术指导,对茶园进行了品种改良,坚持全程绿色环保生产。“我的茶叶品质高、味道好,大家喝了都说好。”

不仅种茶叶,高美玲还“异想天开”在高山种起了蓝莓。在蓝莓种植基地里,一簇簇小小的蓝莓花低调开放,花香沁人心脾。“这是兔眼蓝莓,夏天的时候陆续成熟。”高美玲指着粉色的蓝莓花说道。

为了让这80亩娇贵的蓝莓在高山上扎根,高美玲花了不少心思,改良土壤、人工除草、自花授粉、悉心培育……高山蓝莓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一到夏天,很多市民和游客前来采摘。不仅销售新鲜的蓝莓,我们还尝试蓝莓深加工,制作蓝莓果酱和蓝莓酒,销路很不错。”她说。

种茶叶、蓝莓、水蜜桃……在外人看来,高美玲的农场“有声有色”。但她却认为远远不够。她说:“新农人不能低头种地,方方面面都要学,都得懂。”

她将目光瞄向农旅融合发展。她发挥专业优势精心设计包装农产品,把茶叶推向更大的市场;她做起带货主播,让农产品直达市民餐桌;她当起导游,组织亲子制茶、采摘体验活动,为父母经营的民宿吸引不少游客,也带动农产品销售……

“返乡创业是我人生最正确的选择,现在的家乡就是我的诗和远方。”安安静静的高美玲依然像个学生,神色中透露着敢想、敢拼的韧劲,她坚定地说道:“现在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越来越多,农业、农村会越来越好,农民的收入也会越来越高。”

集美区百芳园花卉苗木合作社负责人陈婷婷

从发财树上找到“致富经”

“做农业不仅要有情怀,更要有新技术、新理念。”

陈婷婷介绍她种植的发财树。(厦门日报记者 张奇辉 摄)

在摆满了各种绿色植物的苗圃里,33岁的陈婷婷正在为一盆发财树修剪,她不时俯身察看,手上都是泥土:“看,这盆发财树的造型,随着摆放角度的不同,可以呈现不同的造型,一盆多景。”

作为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陈婷婷2012年毕业的时候到一个苗圃实习。实习过后,她有了创业建苗圃的想法。2015年,她开始第一次创业,可没想到,次年的“莫兰蒂”台风把刚刚搭好的大棚全部吹翻了,所有的投入化为乌有。第二次创业,她吸取教训,搭建新型大棚,一旦遇到台风季,可以快速收起,减少损失。

如今,陈婷婷是集美区百芳园花卉苗木合作社负责人,她的苗圃就建在家乡——集美区田头村。从发财树到绿萝、三角梅、绿宝树……她种起了流行的室内外花草和苗木。修剪、整形……她每天都会穿梭在苗圃内观察绿植的长势,并把它们加工成各种艺术造型的桩景和盆景。

陈婷婷还创新模式,向一些单位出租绿植。她说:“现在有30多家单位向我们租赁花卉绿植,这些单位的员工在周末、节假日也经常来苗圃休闲体验,一举两得。”

整日待在苗圃里与绿植为伴,陈婷婷的身上总是泥土蒙尘,她伸出手臂笑着说,“经常和苗木、工具打交道,有时候都不知道手上又多了一道伤口,不过我已经习惯了。”

在苗圃里,陈婷婷总会放上几本书。刚拿到中级插花花艺师证书的她说:“做农业不仅要有情怀,更要有新技术、新理念,要不停地学习。”她计划着今年重回母校,参加新型职业农民相关培训。

从农村走出,最后又回到农村,陈婷婷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大棚里的枝枝蔓蔓间,找到了最佳的结合点,从农业的“门外汉”变成了合作社的“主心骨”。她说:“这里是我的家乡,我想在离家近的地方做农业,不仅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也能带动更多村民就业。”

【点击】

30万元

市农业农村局积极落实《厦门市支持大学生返乡下乡在农业领域创业创新的若干措施》等政策,鼓励大学生返乡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经认定后最多可享受30万元奖励。

41人

截至今年3月,全市已扶持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学生累计41名,扶持资金已达1060万元,其中,2023年扶持对象14名,扶持资金140万元。

244人

我市将返乡下乡大学生作为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重点培育对象,目前,全市已培育双创带头人244人,其中9人荣获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典型,3人荣获省双创明星,12个双创项目获省、全国奖励;已建成一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园区、孵化实训基地,其中,省级以上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8个(4个国家级)。

关键词:

(责任编辑:黄俊飞)

推荐内容

Back to Top